接着我们的《说文解字》课程,讲“隹”部的两个汉字:“雒、閵”。在现代汉语中,“雒”是通用汉字,收录在1988年国家语委颁布的《现代汉语通用字表》中,因此,本课的重点汉字是“雒”。《诗经》中有“有骝有雒”的句子。两个字的详情如下: 1、雒。读luò。《说文解字》给出的解释是:“雒,鵋(jì)?(qí)也。从隹各声。”形声字。本义是鵋?。 所谓的鵋?,是鸟名。即“忌欺”,就是鸺鹠(xiū liú),《尔雅·释鸟》:“鵅,鵋?。”郭璞注:“今江东呼鸺鹠为鵋?,亦谓之鸲鵅。音格。”鸺鹠,羽毛棕褐色,有横斑,尾巴黑褐色,腿部白色,爪子比较锋利,俗称为小猫头鹰。如图: (斑头鸺鹠) 本义之外,雒有其他用法: (1)白鬣的黑马。《篇海类编·鸟兽类·隹部》:“雒,马黑身白鬣曰雒。”《诗·鲁颂·駉》:“有驒有骆,有骝有雒。”毛传:“黑身白鬣曰雒。”说起那些雄健马啊,驒马青色骆马白,骝马火赤雒马黑。这里的雒,指的是白鬣的黑马。 (白鬣的黑马) (2)用同“络”。连络。清黄宗羲《万祖绳墓志铭》:“昼则偕老农杂作,夜则拥书,集弟子雒诵讲解,非鸡鸣不止。”《庄子·大宗师》作“洛诵”。王先谦《庄子集解》:“谓连络诵之,犹言反复读之也。洛、络同音借字。” (3)脑额。也作“頟”。《汉书·佞倖传·韩嫣》:“(韩说)子增封龙雒侯、大司马车骑将军。”颜师古注:“雒,字或作頟。” (4)印烙。后作“烙”。《庄子·马蹄》:“烧之,剔之,刻之,雒之。连之以羁絷,编之以皂栈。”用烧红的铁器灼炙马毛,用剪刀修剔马鬃,凿削马蹄甲,烙制马印记,用络头和绊绳来拴连它们,用马槽和马床来围着它们。 (烙马) (5)古都邑名。汉光武帝建都洛阳,自以汉为火德,忌水,改洛阳为雒阳。三国魏以后复改为洛阳。故址在今河南洛阳市洛河北岸、瀍水东西两岸,东名成周,西名王城。也作“洛”。 (6)古县名。雒县,西治置。故城在今四川省广汉县北。《汉书·地理志上》:“广汉郡,县十三:梓潼……雒……” (7)水名。有两处雒水。其一即河南省洛河。是注入黄河的支流。洛阳因其得名。其二指雒江,也叫雒水、洛水。在四川省境内,源出什邡章山,经广汉、金堂至新都谷入湔水。 (洛阳周边地形图) 此外,雒还是姓氏。《广韵·铎韵》:“雒,姓,出《姓苑》。”《万姓统谱·药韵》:“雒,汉雒功,见《印薮》。本朝雒佥,洪武中任佥都御史。” 雒的小篆写法如图: (雒的小篆写法) 2、閵。读lìn。《说文解字》给出的解释是:“閵,今閵,似鸲鹆而黄。从隹,[上二下門](读zhèn)省声。”形声字。本义是今閵。即今閵鸟。这种鸟只存在于古书中,具体不知为什么鸟,只知道它长得像鸲鹆(读qú yù,即八哥),但是颜色黄。 (鸲鹆,即八哥) 段玉裁《说文解字注》:“今閵,鸟名。《玉篇·隹部》作含閵。”《广韵·震韵》作“閵鹊”。 本义之外,閵还通“躏”。践踏。朱骏声《说文通训定声·坤部》:“閵,假借为蹸(躏)。”《汉书·司马相如传上》:“从车之所閵轹,骑之所蹂若,人之所蹈藉。”颜师古注引郭璞曰:“閵,践也。”被士卒车辆所践踏辗轧,被骑兵所蹂躏,被人们所踩踏。 閵的小篆写法如图: (閵的小篆写法) |